台灣期貨市場成長迅速,本土期貨市場從1998年成交量僅27.5萬口,到2008年已達1.3億口,是數百倍的成長。尤其,近二年制度更貼近市場,以整戶風險保證金計收(SPAN)實施至交易人端,對交易人來說,資金的運用更有效率。

國內期貨市場採取保證金交易,投資人在戶頭中,必須要有足額的原始保證金才能交易,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看,不少商品同時做多及做空,風險可以互抵,但先前仍須繳交多空買進口數足額的保證金,對交易人來說,資金的效率降低。

收取保證金的意義在於應變市場的風險,在考量多空可互抵風險下,去年11月中,期交所將SPAN制度實施至交易人端,將交易人帳戶部位視為一個投資組合來計算整體應有保證金,相較過去以策略組合的保證金計收方式,可使保證金更精確反映部位風險的變化。

期交所採取的SPAN採用情境分析,估算部位次一日可能的風險情況,透過16種預設風險情境,搭配相關評價公式,分析不同狀況下部位的損益,以及波動度及跨月等風險情況;並透過即時市價更新,達到對選擇權商品的動態風險管理。

在尚未引進SPAN之前,對選擇權的保證金計算仍單純依賴風險值(VaR)方式,計算出固定的A、B值,並扣除價外值作為不同選擇權契約保證金依據。

SPAN是透過選擇權評價公式計算,結合情境分析,可準確衡量選擇權對標的指數非線性變化風險,再加上即時市價更新,可大幅消除風險控管上的不確定性,達到盤中即時動態控管效益。

先前傳統策略基礎保證金計算方式對價差折抵的計算方式,是以口數來進行折抵,並收取保證金需求較大的一方作為價差部位應有保證金,忽略不同商品價格變化的相關性,SPAN動態考量可能風險後,也讓交易人資金運用效益大幅提升。

【2009/09/02 經濟日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aler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