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花很長的時間在研究及討論技術指標,也有很多人到處去上各式各樣技術分析的教學課程,原因不外是投資人想透過技術指標來「找市場未來方向」,希望掌握正確的行情,這可以說是所有技術指標研究者的夢想,特別是很多人用過去的歷史回溯後發現有那麼一點道理時,更是理直氣壯的令人覺得可怕,這是技術分析攻略者的第一階段:透過指標找方向,而且不斷的在尋找,企圖尋找出現在金融市場的「聖盃」,一個不敗的神秘指標。
技術分析會受期貨交易者廣泛使用的原因,除了提供市場可能方向外,還可以提供什麼呢?
大家都知道,在金融市場投資股票或期貨,賠錢的多、賺錢的少,或許要猜中行情真的是非常的困難,但有沒有辦法控制最大損失呢?如果有辦法利用技術分析做到每次投資都是大賺小賠,那長期來說,一定可以進入贏家的行列!
而技術指標有一個很重大的好處,就是它對『點位』的計算是值得稱許的,很少有人是藉由技術指標來「找停損點」,也就是像真正武林高手一樣:不求勝、先求敗,這就是技術分析攻略的第二階段!
每個技術指標,除了告訴我們什麼是對之外,也告訴我們什麼情況是錯,會運用對錯之間的互動訂定交易策略的投資人,才有可能深入了解技術指標的精神;一般人做生意,只知道賺多少錢、但不知道風險及可能最多賠多少錢,這不是很可怕嗎?
第二階段投資人在交易時,由於習慣透過技術指標找停損點,所以想法就從「猜」行情向上或向下,改成「算」進場價是多少、出場價在那了,一旦到了這個境界,「益損比」的概念就自動成形,交易就會變成考慮此時進場划不划算,而不是現在會不會漲。養成計算買賣益損比的習慣,可稱為技術指標攻略第二階段的中心思想。
由於期貨及選擇權都是高槓桿的商品,所以交易設停損是重要的,但是停損卻是不符合人性的,因為經驗值告訴我們:停損的時候都會很心痛,心情也會受很大的影響、而只要不符合人性的事情,都沒辦法堅持很久,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投資人都知道,但執行起來困難重重,到最後反而落個四不像就更糟了。
要克服此問題,除了精進技術指標運用的功力,也可以採段落式交易模式,不斷的提高交易勝率,或參考贏家的交易習慣:以每月或每日之帳戶損益,取代每筆之買賣價差損失。
先聲明:會買這本技術分析全圖解,表示他有某些讓我心動的地方,當然,也有部份論述並不認同,但他的封面我喜歡,交易就是要「算價」,所以還是小推一下囉!
首先,先提我個人最認同的地方,在作者序的最後一段:在賺得財富的時候,可否請大家出一點點的心意,認養世界展望會在全世界貧窮落後國家的一位小朋友(每個月僅新台幣700元),這一點我深感同意,我也一定會執行!
這本書的作者是董鍾祥,他的經歷非常完整,有外資、投信、投顧、證券公司自營部,等於說所有厲害的操盤手角色,董兄都扮演過了,非常佩服!我買此書主要也是因為此!
「盤感」?不知您有過這種經驗嗎?就是一看盤就直覺說:會漲、或會跌!那請問:盤感要如何培養?多看盤行嗎?我想,應該很多人有興趣學吧!這是本書企圖傳遞的主要內容。
書中有言:決定股票市場上漲或下跌的原因,歸根究柢只有如下兩個:
一、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(利率和匯率)!
二、趨勢分析(理論)!
這也呼應華爾街股市流傳的一句話:「尊動趨勢、尊重葛林斯班。」
老派的期貨交易人都知道葛林斯班,但年輕一輩可能不清楚,他是美國前央行總裁,在位自1987年到2006年近19年,嚇人吧!這位「全球僅次於美國總統、擁有第二大權力」的Fed主席,葛林斯班在任時謹言慎行,不論是在國會作證或在公開場合的談話,用辭遣字一定模稜兩可、迂迴閃避,讓人摸不清楚他真正的意圖。
甚至葛老自己也曾經說過:如果誰認為已聽懂他講的話,那就表示這個人並沒有真正聽懂。」不僅是外界看不懂、聽不懂,連美國前財長魯賓都承認,他被葛老這種順藤摸瓜卻又言不及義的談話風格完全打敗。
那台灣呢?當然就是彭淮南了,他已經在位超過12年了,哇,總統都換了,他依然穩如泰山,厲害吧!可參考老彭之維基百科!
技術分析攻略的第三階段:「掌握交易的主動權」。
每天市場開盤時,最容易受到前一天國際股市漲跌影響,而散戶最容易因為自己的部位方向不對,而被迫執行砍倉,此時也是最容易判斷錯誤的時候;但若是老手則不然,他們對所留倉的部位非常清楚,不管對錯,早在前一天進場時便已經想好,而開盤只不過正是進行部位調整的時機,以求取最大利潤,所以,一個人是倉惶失措、一個人是以逸待勞,孰優孰劣,勝敗已分。
新手在開盤時進出、老手在收盤時佈局。
市場不會因為你買進而上漲、更不會因為你「盯著盤看」而上漲,市場本身有其自己的趨勢,在交易時不妨先當個趨勢追隨者,漲時做多跌時空,不問成本只重勢;先把應該做的事變成常做的事,而習慣執行應該做的事的時候,自然就會開始做對的事!
而當你常常做對的時候,就是你已經開始掌握自己交易主動權的時候,你會感覺市場有一種節奏,而自己剛好就順著節奏在交易,這時候、進出只是呈現內心想法的一種「示現」,而賺錢只不過是示現之後的「呈現」罷了!
好,再回歸主題:無痛苦學會技術分析全圖解
作者認為,研究的最終目的,就是要知道未來的「趨勢」是上漲趨勢或下跌趨勢,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策略和資金配置,由此可知趨勢的重要性。
我認為,研究的最終目的,就是要計算「風險」與「利潤」的比例,並透過未來的趨勢可能是上漲或下跌,來做出正確的投資策略和資金配置。
也就是我一直說的:技術分析的精神,不在於方向,在於利損比。
接下來就是本書討論
第一章:順勢而為的賺錢術。
其中有提到:有錢人無非是做3件事情致富,做生意、投資不動產、投資金融商品,這點我非常認同,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沒辦法成為有錢人的關鍵。
另外,像是書中有一些股市常聽到的話、例如:「賺錢關鍵點、跟著市場趨勢走」,一定要清楚,當市場依據種種數據在訂立目標價時,譬如說,eps本益比、每股盈餘,股價淨值比…所以合理股價應該是…,只要上面這段話,一定要處於多頭趨勢的時候才有意義,否則不要相信這些「官方樣板數字」。
至於空頭嘛,就如同下二點:
「散戶死在山頂上,老鳥死在搶反彈。」如果你猜中高點,安然出場,您如何讓自己相信,自己不是神,不要再去猜低點,難啊。
「天上掉下來的刀子,不要空手去接。」這就叫做空頭,只要嘗試買進跌深的標的,往往就是套牢的開始。更麻煩的,若是相信基本面所謂的本益比,等到再次破底的時候,才警覺,原來先前的盈餘,都只是公司的預估,等到基本面利空公布,股價早已跌了一大段,到時想認賠都已經砍不下手!
第二章:看懂趨勢、先學技術分析
書中介紹了K線(這是最基本的,想研究複雜的請按:K線圖教學。)、移動平均線(我特別喜歡此依據、亦可參考敝人所寫:葛蘭碧八大法則。)、支撐線、壓力線(這二點我較不認同),KD隨機指標、RSI相對強弱指標、MACD指標、多空指標,以及跳空。可惜,沒有寫DMI指標,真是可惜,有興趣的人請按此:趨向指標DMI(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): 本指標對「加減碼」的判別有極大的幫助。
第三章:看清趨勢,先贏一半。這標題下的好,請問,這容易嗎?
書中所言:有二個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一定要搞懂,否則就注定是輸錢的結局:
第一是「趨勢位置」:目前所處的位置在那?是在底部低檔區?或是在半山腰盤整區?還是在頭部高檔區?
第二是「趨勢方向」:目前所處的趨勢方向為何?是在上漲趨勢的多頭市場?是在橫向趨勢的盤整市場?還是在下跌趨勢的空頭市場?
這邊提到一點,底部低檔區認賠賣出,作者覺得非常可惜,您是否也有這種經驗呢?
我有,每次賣出之後,如果又開始上漲,甚至是大漲,都會讓我覺得吐血!
但我還是一直告訴我自己:我已經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,所以不應該這麼想!
如果我們把投資列入我們的未來事業版圖,那有一點一定要做到的,就是:複製!
主要考慮的點如下:
若現在我們採用的方法,換在別支股票也行,這就叫做:複製!
也就是說,若您持有的XX股票,因買進後套牢很深沒賣,通常這時候盈收會變差,也就是你現在持有的是一家基本面不好,技術面也不好的股票,如果這種股票值得擁有,就代表任何一支股票,不管賺不賺錢,會不會漲,還是值得大力買進,這樣對嗎?
至於認賠後會不會漲,不好意思,那已經不是我們所在乎的,畢竟,任何「爛股」,跌深之後,也一定會反彈,不是嗎?
還有一點,研究技術分析一定要學會的,就是利損比的觀念,其中一個目標就是:認賠之後,要很快的發現自己認賠是錯的…所以認賠點不能跟關鍵價距離太遠!
另外,像作者所言,在多頭市場的半山腰盤整區,最好耐心等候攻擊發起訊號…還說大部份投資人會因為經驗不夠,受到利空消息的影響開始悲觀,認為「盤久必跌」,進而…誤判…其結果…一路被軋空,直到認賠回補出場。
作者還放了一張圖表示如下:
說實在的,看到這張圖,我個人覺得不知道是不是作者一時的疏忽?或是作者只是為了表示盤整區,所以隨意抓了一張圖表做說明!
為什麼這麼說呢?
首先,行情不是用爭辯出來的,剛好聽到張宇一條歌,有這麼一句話,避開了爭辯,卻開始了另一種疏遠,這好像在說我跟我老婆…哦!不是,我要表達的意思是說,不說清楚,到最後搞不好連我自己都忘了:真相在那裡!
上述的圖表,有一點感覺是事後諸葛,各位可以後接下來的圖中就清楚明白!先聽一下:張宇的圓謊!
所以,現在我也放了一張圖,各位只要一看就知道我在說什麼!
我先把圖形的級距放大一些,這樣大家看的比較清楚…
各位,那一天,圖上的最後一天,當天加權指數期貨大跌304點,市場一片哀嚎…
而且稍微學過技術分析的人都看的出來,這根大黑棒已經確實跌破之前接近二個月的橫盤區,即使說,頭部出現、也不為過!
請參閱天下雜誌367期(2007/03):亞洲股市泡沫再現?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03966
如果有人敢在那一天說:大盤還在多頭盤整區,我猜那個人一定沒看盤,或者說:真的是「神」!
心情發霉了嗎?那一定是你的居住環境發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