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分析有個學派:「看線論線」、或說「就線論線」。

這裡所謂的「線」,雖然擺脫不了K線圖,還有另一條線,就是「價格移動平均線」,我認為均線比較簡單、因為它代表的是收盤價,而K線比較複雜,它代表著開、高、低、收四個價格!

S__74580044.jpg

均線、又稱收盤價的移動平均線,運用方法是前輩的「葛蘭碧八大法則」,但因每支股票能進場的時候不多,所以如果要賺錢,最好的做法是「每週每支都看一遍」。

正所謂天下大勢、合久必分、分久必合,合則太平盛世、分則英雄輩出!

均線的概念是收盤價的集合,也就是所有人收盤後的心情變化,糾結後分散、分散後糾結,只不過在糾結時往往風平浪靜、看不出端倪,而一旦分散時卻又暴起暴落,不容易掌控。

但有句成語說的好:見微知著,看到事情的些微跡象,就能知道它的真象及發展趨勢。漢˙袁康˙越絕書˙卷十四˙越絕德序外傳:「故聖人見微知著,睹始知終。」亦作「睹微知著」、「視微知著」。

以下圖示,供各位先進參考:(有點像波浪理論中的第三波,未完待續…)

三種進場者

我將市場贏家分有三種人:

第一種人是在糾結時即知道這支股票會不會漲,這種人要嘛就資金非常龐大,有控盤的能力,要嘛就是有內線、或難道他是神嗎…

第二種人就是在行情剛發動的時候就看出端倪,一是透過行情的突破、二是由成交量可看出來,因為量先價行,這個古老的觀念還是很有效的,雖然量不先、價也會行,但…還是要補量的,否則最後怎麼出貨呢?畢竟「養」、「套」、「殺」,總要經過養跟套的階段,若量一直出不來,那要殺誰?

第三種人就是純粹看K棒了,至少我也很喜歡這麼做,一旦發現明顯的突破後,看好最近的停損點價位,算一算划不划算,可,就追!錯,就砍!只是這種操作方法,我會習慣先鎖定特定幾支,然後慢慢等,因為可以進場的「天數」可能就只有一、二天而已,錯過了對我來說,停損點的價格就太遠了,也追不下手了。

最後,也是最重要的損益比,也就是出場時機了!

可以慢慢思考:不可能每次進場都賺錢,若假設十次進場,五次賺、五次賠,那最重要的就是:每次的賺賠金額大小,也就是損益比了!

未完待續…

有人看線、有人看量,我比較笨,只看賺了多少,跟當初預備要賠的錢比較起來看倍數夠不夠,也就是您預備賠三萬,那就至少要賺個九萬才夠本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aler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