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曾統計過加權指數選擇權結算日的前後變化嗎?

選擇權教學之時間價值

只要是選擇權,就有選擇到期的那一天,也就是到期日。

選擇權是一衍生性商品,交易所會事先公告其各契約的到期日,到了到期日之後此契約消失,也就是在選擇權結算日後視此履約價是否有履約的價值、可轉換成實體商品或現金差價結算;此為必然之規則,無所謂轉倉不出,所謂的轉倉,就是交易二次:平倉後再重新建立新倉。

一般來說,距離到期日愈遠,時間價值愈大,可參考下圖之時間價值曲線變化圖。

時間價值.jpg

因為權利金是由買、賣雙方共同出價而成交,一般來說,距到期日愈遠(也可說未來的行情變化愈不可測)、或愈接近價平(也可說愈有機會參加履約),則時間價值愈大,而隨著到期日的愈來愈接近,買方出價的意願會降低,反應在權利金成交價也就愈低,這就代表時間價值遞減速度也會加快,所以說:選擇權的時間價值反映出買、賣雙方對到期前標的物參與競標價格的興趣。

以白話文說,如果你覺得行情漲定了,你就會花比較高的金額去買進買權,當然權利金會變貴,如果純以價外的選擇權來看,可以說時間價值會變大,而當行情結束時,因對未來的預期變小,所以對於價外可能無履約價值的合約來看,時間價值會下降的很快,此時做買方的人就要趕快出場,以免付出的權利金整個歸零。

每次台期指結算後到摩根結算前不容易有行情,摩根結算後行情比較大,也就是上半月有行情,下半月沒行情;再搭配台指選擇權賣方的操作更佳了,為什麼?因為可以賺時間價值遞減的利潤,而且選擇權權利金也比較高,等到摩根結算後再來壓注,賺之後選擇權買方策略十倍數的利潤嘛!

但是,今年(99年)一月的台灣加權指數的小崩盤,就因為這個觀念,讓我不僅沒賺到錢,反而大賠一筆!

為什麼?這也是我下這個標題的主因。

簡單的說:有些選擇權交易策略,只有用結算價「計算」的時候看起來很漂亮,但是在過程進行中往往會忽略隱藏的風險,甚至有可能產生不知道該如何控制的損失,其中一個:選擇權比例式價差交易就有這種特性!

以下是我的實務血淋淋的例子,給自己一個警惕、也給大家一個參考!

選擇權比例式價差交易  

時間:今天99年1月21日。

策略:買進一口履約價8200put,168點,賣出二口8000put,各89點,產生最大利潤210點,損益平衡點7790點。

事由:前日台指收盤價8215,但因前晚美國道瓊指數下跌122點,故當天台指期貨開盤價跳低30點,開在8185,本日收盤時為8134(位置約為上圖黃色星星處),下跌81點作收;但日經指數同樣是開低,但收盤時上漲130點,而且韓國指數也是開低走高,甚至收盤還創最高(年)。

想法:雖然從12月底就預期接下來快要有一波空頭行情,從線型看出一些端倪,再加上債券天王葛洛斯去年底的談話也透露出不尋常的訊息,甚至有些類股根本已經在做頭了…但是:

1、因為認定一月合約結算後(01/20結算日)並不預期會立刻大跌,而台期指剛結算完,到新加坡摩台指期貨結算前至少有個一~二周的佈局時間,所以對行情的看法便是先震盪一陣子才會跌…

2、看國際股市的表現,特別是日本、韓國都沒有跌,唯獨台灣在跌,而且從01/18收盤8351到01/21已經跌了逾200點,難道我們真的這麼差嗎?

結論:然後就架了一個選擇權比例式價差策略,想說就算急跌三百點到7800點都沒問題,事實上,我的想法也是搶個小反彈,策略是一彈上來就會在佈一些空單,沒想到,不僅一點反彈沒有,竟然給我再跌了超過一千點…(差點跌破7000)!

而且選擇權比例式價差交易最大最大的問題就是:

1、我以為沒問題,所以不太關心它,沒想到竟然是我今年最大的虧損所在!

2、當我想要處理它時,卻一時不知該如何下手,應該先平倉buy put?還是先平倉sell put?特別是在虧損的時候,因為心態問題,怎麼判斷都是錯的!

最後只好全部同時平倉,完全沒有執行策略單的「優雅」

以此為戒鏡!

arrow
arrow

    mealer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